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369页.docx
附件大小:28.8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docx
上传会员:匿名用户
上传时间:2023-03-16
资源简介:
目录
第一篇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技术响应 3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技术规格响应表 3
第二篇 供货清单 54
第三篇 技术方案 60
第一章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总体设计 60
1.1 执行标准和规范 60
1.2 功能 62
1.3 总体方案设计 74
第二章 产品配置 86
2.1 产品名称及型号 86
2.2 产品配置 87
第三章 技术要求 91
3.1 结构化存储 91
3.2 非结构化存储 124
3.3 全闪存阵列 152
3.4 数据连续保护设备 159
3.5 存储管理平台 171
3.6 企业级数据备份软件 186
3.7 备份设备 197
3.8 光纤交换机 213
3.9 企业网盘管理软件 222
第四章 投标方案先进性、可行性 237
4.1 方案先进性 237
4.2 方案可行性 239
第五章 维保服务 243
5.1 EMC维保服务方案 243
5.2 卓优维保服务和技术支持 254
第六章 系统实施、培训 273
6.1 项目管理方案 273
6.2 系统实施方案 290
6.3 培训方案 321
第七章 项目人员 339
7.1 EMC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人员及资历证明材料 339
7.2 卓优数据参与本项目的主要人员表 349
第八章 计划进度 367
第一篇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技术响应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技术规格响应表
附件SNIA技术证明:
第二篇 供货清单
第三篇 技术方案
第一章 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总体设计
1.1 执行标准和规范
存储是信息数据生存的地方,是信息的载体.随着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和计算机应用复杂程度的增加,现代企业的数据中心越来越依靠存储来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存放、关键数据保护、高效率的备份恢复和归档以及搭建容灾系统提供业务连续性等重要解决方案.越来越多企业的核心应用,如ERP、PDM、CRM等,也直接利用智能化存储提供的接口,完成数据分类、备份、归档、迁移等重要功能.
存储系统通常指为企业提供信息存取、保护、优化和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架构的支柱.调查显,40%的企业和个人认为存储是企业信息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逐渐认识到,并开始以信息和存储为中心来建立其信息基础设施.
存储系统的建设需要考虑存储物理组成、基础架构、保护方式、综合管理,并结合服务器、数据量、应用、网络架构、客户实际的业务应用和人员能力,在此基础上提供整体的方案设计,同时,需要通过存储结构、产品、解决方案、架构设计、部署实施、管理维护和性能优化等各个方面来和客户共同解决存储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根据招标人的需求,结合存储备份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投标人建议本次建设的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内部网分系统)应遵循以下标准和规范.
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标准
伴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DDC)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从数据中心底层硬件完全抽象数据中心的每个组成部分,使IT能够真正以可自定义的按需服务的形式提供IT资源.软件定义的存储(SDS)将物理阵列中的存储(无论是基于文件、块还是对象)抽象为虚拟共享存储资源池,从而跨物理阵列实现灵活的存储使用模型,支持丰富的自动化功能,并提供应用程序和创新性数据服务.
软件定义的存储(SDS)提供自助的服务接口,用于分配和管理虚拟存储空间.SDS应该包括自动化、 标准接口、虚拟数据路径、扩展性、透明性等功能.通过软件定义的存储(SDS)模型,应用程序将能够跨不同的物理设备、数据中心、访问路径统一访问数据,简化将现有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环境中的数据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级的异构的、动态的、开放的、跨数据中心的云存储平台.
融合架构规范,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企业IT体系中存储设备往往来自不同厂商、拥有不同的型号和性能,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存储架构的融合,实现不同品牌、不同性能的存储设备统一管理,形成跨设备的存储资源池,实现存储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管理.通过融合架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以往的投资,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且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局存储的统一管理,大大简化了系统管理复杂性,显著降低系统存储管理员的工作量.
可伸缩、弹性的存储架构
传统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架构比较固化,缺乏灵活响应业务需求变化的能力.在云计算时代,企业需要构建具备可伸缩、弹性的存储架构,以满足业务的变化.一方面用户能够随业务需求变化对存储资源进行动态按需分配与快速交付,另一方面系统能够对业务应用系统负载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当业务逐渐增长,可在不改变系统架构前提下实现方便平滑的扩展,数据可在不同物理设备间进行无缝的迁移,用户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及时进行资源的回收,相关操作不影响应用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分级存储管理规范
企业的数据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生命周期,针对不同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策略,即可以满足高性能业务处理需求,也可满足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分级存储管理是一种将离线存储与在线存储融合的技术,它将高速、高容量的非在线存储设备作为磁盘设备的下一级设备,然后将磁盘中常用的数据按指定的策略自动迁移到磁带库等二级大容量存储设备上.当需要使用这些数据时,分级存储系统会自动将这些数据从下一级存储设备调回到上一级磁盘上.对于用户来说,上述数据迁移操作完全是透明的.存储实现分级以后,在线、近线与离线存储存放的数据价值不同,在同一级别存储内部(比如在线和离线存储),存放的数据也不同,实现每一级别内的"分级存储".
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
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其产生的数据量将会呈现突破性增长,同时数据类型也会日趋复杂,包括结构化数据、非机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通常,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存储架构,如采用NAS架构来实现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下的文件共享应用,采用SAN 架构满足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投标人将根据招标人的需求、数据特点、应用场
本文来自裸奔的超人投稿,不代表文丁图集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2b34.com/blog/105087.html